文徵明

周天球跋《李思训碑》的笔墨匠心

在书法艺术长河中,名碑与佳跋相映成趣的案例并不鲜见,明代周天球为《李思训碑》所作题跋,便是这样一段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。作为文徵明亲传弟子、吴门书坛的中坚力量,周天球以精炼跋文与精湛笔墨,为李邕这部"行书入碑"的典范之作增色不少,成为碑帖合璧的传世佳话。

文徵明 题跋 李邕 李思训碑 周天球 2025-11-15 18:19  2

文门真脉 楷韵天成 周天球小楷《题仇英“归汾图”》赏析

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贵馆藏中,明代书法家周天球《题仇英“归汾图”》楷书册页堪称吴门书法与绘画交融的典范。这幅纵26.7厘米的小品,虽尺幅不大却气象万千,既承载着文徵明一脉的书学精髓,又暗含着与仇英画作相得益彰的文人意趣,是明代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。

天成 文徵明 仇英 真脉 周天球 2025-11-15 18:19  2

周天球行书《陋室铭》轴欣赏

明代书坛名家周天球的《行书陋室铭轴》,纸本材质温润,纵130.1厘米、横31.5厘米的立轴形制,如君子立身般挺拔,现藏于上海博物馆,是文徵明一脉书法传承的典范之作。这幅作品以刘禹锡81字名篇为载体,将文学的高洁志趣与书法的笔墨神韵完美交融,成为明代行书“尚韵”

行书 文徵明 陋室铭 周天球 周天球行书 2025-11-13 14:41  2

“江南四大才子”

“江南四大才子”我们常在影视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听到唐伯虎、祝枝山、文徵明、周文宾这四位风流才子的故事。然而,从历史事实来看,周文宾是后人虚构的人物,并无史实依据,真正的“吴中四才子”应为:唐寅、祝允明、文徵明、徐祯卿。

文徵明 祝允明 唐寅 徐祯卿 周文宾 2025-10-27 05:30  2

文徵明行书《滕王阁序》,笔法遒媚,体格雍容

文徵明行书《滕王阁序》,被视为其晚年“人书俱老“的典型,也是明代行书范本之一。此帖风格“雅隽潇洒,老辣而不失韵致“,既有吴门文人温润秀劲的气质,又具古澹闲雅的晋唐风致;既无祝允明的狂肆,也不同于董其昌的空灵,被王世贞评为“玉版《圣教》“,董其昌称其“如精金美玉

行书 文徵明 滕王阁序 文徵明行书 笔法遒媚 2025-10-23 06:06  3

赏画 | 文徵明《山村嘉荫图》

题识:近来无奈病淹愁,十日废梳头。避风帘幕何曾卷,悠然处、古鼎香浮。兴至闲书棐几,困来时覆茶瓯。新凉如水簟纹流,六月类清秋。盍簪坊里人如玉,空相忆、相见无由。最是诗成酒醒,月明徐度南楼。右调风入松。病中有怀王君禄之填此奉寄,时戊子岁六月六日也。越今七年,君归自

文徵明 嘉荫 赏画 风入松 山村嘉荫 2025-09-30 20:30  3

【书画欣赏】 文徵明 行书《长江赋》

释文:长江赋。臣闻养万物者,惟地之大,水居其上,则地步能载,以触以啮以断以掘,深或无底,不能知几千万里。然则江之为水,臣不得而计之矣!蜀焉,我顶;吴焉,我腹;淮,我之腋;海,我之足。朝溪暮谷,刮骨磨肉,委之填而莫饱,其欲万山崔,崔将裹将束,如儿童之见奔马,缩头

书画 行书 文徵明 庞勋 文徵明行书 2025-09-22 08:55  4

墨痕泣血:85岁文徵明以《阿房宫赋》写尽大明兴亡预警

当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轻轻展开那卷纸本行书时,墨色在灯光下泛起温润的光泽。谁能想到,这看似平静的笔痕竟出自85岁高龄的文徵明之手?更令人震撼的是,嘉靖三十四年(1555年)那个动荡的春天,当倭寇正侵扰东南沿海,严嵩党羽在朝堂上肆意妄为时,这位垂暮老人竟以《阿

文徵明 阿房宫赋 墨痕 颜真卿 严嵩 2025-09-22 07:23  5

84岁文徵明小楷《原道》:比印刷体还精,藏中国人慢智慧

你敢信吗?一位牙齿松动、头发斑白的84岁老人,握起毛笔写小楷,每个字不足1厘米,一笔一划却比现代印刷体还工整——文徵明晚年写就的《原道》,不仅是明代小楷的“天花板”,更藏着当下人最缺的“长寿密码”与“静心智慧”。现在人刷手机刷到眼酸手抖,却鲜少有人知道,500

宣纸 原道 文徵明 印刷体 钟繇 2025-09-19 08:02  7